古代皇帝卧室多少平?
“朕的卧室”与“你的卧室” 先看看皇帝的卧室有多大。《礼记·檀弓下》记载,鲁哀公与他母亲谈到父亲鲁隐公时说道: “不背日月,不寝乡寝(注:指不见乡人)……其知礼如此!” 意思是他父亲从不把白天和夜晚混起来用,也不在乡下睡觉。他这么讲显然是有道理的:身为一国之君,天天睡在什么地方,是很有讲究的。要是天天夜里回宫,那早晨上朝时脸还没洗、牙也没刷,岂不把大臣们吓着?所以,他一定是白天睡,夜里在别处处理政务或者休息。
当然,一国之君总有例外的时候,比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显示自己伟大的功业,把咸阳宫的一根柱子都磨得亮晶晶的,晚上就睡在这根柱子上。这种特例不算常态。 大多数皇帝还是按常理办事——他们有自己的宫殿,而且这宫殿还分了很多部分呢。
《唐会要》就说唐代宗时的宫殿有“十二院”;清代初年,宫廷里除了正殿“养心殿”外,还有“重华宫”“景福宫”“建福宫”等等。也就是说,这些宫殿其实是由很多间屋子组成的。 那么皇帝睡觉的地方一般在哪里呢? 通常是在寝宫,而寝宫又常有内、外廷之分。以清乾隆帝的圆明园为例,他的寝宫就分前寝和后寝。前寝是专门给太后住的,后寝才是皇帝睡觉的地方。
不过有趣的是,这些所谓“寝宫”并不是皇帝日常居住的地方。因为帝王们是很讲究礼仪的,尤其在举行大典时,一定要表现出“正襟危坐”的样子。他们的“寝宫”实际上只是他们的日常办公地点而已。 真正的寝宫应该指的是床榻之类的东西。但是,古时候的床和咱们现在的床可不一样。它往往比较高,两侧各有扶手。这样睡觉时,人的腰部和背部都能保持一定的曲度,不仅更保暖,也更容易入眠。
至于这个寝宫是“我的卧室”还是“你的卧室”,那就取决于皇帝的属性了——如果他是个勤奋的皇帝,那他肯定是“居安思危”的,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反之,如果皇帝是个昏君,那他很可能会把自己的寝宫建成华而不实的地方。 明朝的皇帝就特别喜欢修筑“醉生梦死”之所在。明世宗就喜欢住在“西苑”——这是一个仿照江南风格而建的重檐歇山式建筑群。这里亭台楼阁,假山池沼,景致颇佳。
但问题是他把工部尚书叫来,问他钱从哪儿出。尚书说,要从国库支取。明世宗一听很生气: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要省什么钱!于是,他下令用铜炉、铁炉以及御马监等处的废铁来打造家具。 等到明熹宗即位后,他又重新装修了“西苑”,并且亲自题写了“太真书院”的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