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台有什么作用?
从建筑物理的角度说,“阳”是有一定定义的——指能受到直接阳光照射的房间或空间(这里不讨论狭义的太阳辐射热);“阴”的定义相反,是不受直接日光照射的房间或空间。二者在节能、保温等方面有不同设计要求。 当然,这种定义是在科学界定日照时间的基础上的。如前所述,我国大多数地区夏季白昼平均日照时间都在3小时以上。
在一般的公共建筑设计中,考虑到通风采光等需要,往往将厅室全部朝向周边开放。在这样的设计中,由于进深偏大、开窗比例小且基本位于高侧,自然很难区分哪些是“阳面”、哪些是“阴面”了。 但建筑外部轮廓是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至少是在功能上可以做出这样的区隔。
在外檐设计上,通过改变窗洞的位置和高度、调整开敞部分的厚度来区分上下跃层是很常用的手法。这样,一层的客厅等就成为了“阳面”——即使它在实际生活中被大量用作书房或餐厅等功能场所。 二层的卧室等就成了“阴面”。 在外装材质的选择和应用上,“阳面”与“阴面”也有区别。
一般说来,下跃层的外墙常采用颜色较深的瓷砖、文化石等装饰材料,不仅是为了满足防水防潮的要求,也是为了避免在视觉上造成上层房间被遮蔽的感觉。 上跃层则常采用浅色瓷砖、玻璃等材质,并在局部采用磨砂、刻纹等工艺,以增强光线反射效果并让室内更加通透。 当然,在户型设计十分紧凑的小房子里,或者在没有明确分区要求的公共空间,也是可以没有严格意义的“阴”“阳”之分的。但在装修时可以根据功能需求对采光进行适当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