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露台什么意思?
说到“阳台”这个词,不得不先谈到它与“窗”的关系——没有“窗”就不存在“阳台”——尽管如今建筑用窗的功能早已不是传统的通风换气与采光了。 《说文解字》中解释“台”,字从高省,指高处有房屋、能供人登临的建筑物;而“阳”则有方位之意,太阳升起之处为“阳”,因此“阳台”最初可能指的是正午阳光照射下的建筑物北侧的外檐(南方地区则无此说法)……不过这样的解读显然已经过时,更多的学者倾向于认为,今天的“阳台”一词来源于蒙古语中的“帕宜德虎”,原意为“挂毡的地方”,因为蒙古人喜欢在室内悬挂织金的缎子或刺绣,而把晾晒衣物的地方称为“帕宜德虎”或“挂毡的地方”,随着蒙古语的传入,汉语中的“阳台”也就有了这层意思了。
至于为什么“晒衣之地”会由“阴”转音为“阳”,这可能与古汉语中“阴”表示“暗”的意思有关。在现代方言中,“阳台上”多读作“阳(yáng)台上”;而在一些古典小说中“阳台”也经常出现,如《红楼梦》中“众人在楼上,只见天色愈加明亮起来”……“阳台”本指建筑物北边的敞口屋,后人借其来命名建筑物南部的敞口平台也无可厚非,且这样命名也更符合现代人生活空间的朝向。
总而言之呢,“阳台”就是因“光”而得名。 那么“露台”呢?其实它是“阳台”的衍生物。清代《花镜》中记载:“露者,未覆土而植之,谓之露地……”即露天的地面花园。可见“露”和“台”是一样的,都是指没有覆盖建筑的空地,不同的是,“露”的范围比“台”要小一些,它只能用来进行露天种植。后来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在居室中也能体会到“露”的效果,便有人在卧室外的墙壁上挖洞,然后在洞上覆板,做成能够移动的窗户,这种窗户被称为“露水盘”或者“露盘”,慢慢地就从“露”中分化出来了一个“露盘”。而“露台”“楼台”中的“台”,也是这个“露盘”的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