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厨房都有什么?

严扬天严扬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庖厨”是古人制作和享用美食的地方,在古人的观念里,厨房和烹饪都充满了文化气息。《易经》中就有一卦名叫“鼎”,这个字也是烹调的含义;而烹制的器具,则被称作“鼎器”或“鼎俎”等等。

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非常重视厨房和饮食文化。《周礼》就记载过天子、诸侯和王后享用的大夫、士爵位的饮食,按照礼法,不同等级的人饮食内容不同,饮食方式不同,烹饪技术更加不同。在《论语》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孔子认为,连煮饭烧菜都不能恰到好处,那么治国安邦又怎能从容应对呢?

《诗经》里也多次描绘过古人丰富的烹饪食材和烹饪方式,包括采摘野菜、采摘水果、捕猎动物、用泉水烹煮,等等。在古人看来,饮食不仅是生存的需要,还承载了文化的精神,反映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乃至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后来儒家更是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烹饪理论,其中就包括烹饪技巧如煮、蒸、煎、炒等等,烹饪方式如烹、炮、灶等等。同时,孔丘还提出“色、香、味、器”为烹饪的四个基本原则。

与烹饪技术发展一脉相承的,是古人的厨房用具,在《诗经》中,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关于厨房用具的描绘,诸如“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清酒嘉羹”等等。

从记载来看,早期厨房用具主要是鬲(煮食器)、鼎(烹煮或盛放鱼鳖肉的器皿)、甑(蒸饭器)、俎(礼器)、釜(古代的一种锅)等。其中“俎”是古代肉食盛器和切肉用的砧板,上面放置肉类、祭祀品,下面的长方形桌子叫“案”或“卓”,用来放置肉食、祭祀品等。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厨房用具又增加了很多,除了传统的鬲、釜、甑、俎之外,又有了炊饼炉、镬、灶、铫、瓶、盆、炉、釜、甑诸器。从烹饪方式上看,这时期增加了“蒸、炮、煎、炙等”。

汉代的厨房用具,则是鬲、鼎、甑、釜、炊饼炉、镬、灶、铫、瓶、盆、炉、釜、甑、锅、釜、甑、镬、案、碗、盆、碗盘、勺、刀、盆、勺。这一时期,厨房用具更加丰富,烹饪方式也更加多样,有煮、烧、烤、熬、蒸、炮、渍,除了肉类,豆类、瓜类也都加入餐桌。

魏晋南北朝时期,厨房用具则包括鼎、釜、镬、锅、甑、灶、镬、砧、案、碗、勺、刀、盆、勺、案。烹饪方式又丰富了一些,如脍、脯、脯、羹、蜜、饼、汤、粽等。

唐朝时,厨房用具再次丰富,这一时期包括鼎、釜、锅、甑、灶、镬、砧、碗、盆、勺、刀、案、盘、碗、盆、勺案,烹制方式则有煎、炙、熬、羹、酱、汤、茶等。

宋朝以来,厨房用具更加丰富,煎、炸、盐渍、酱、卤、烧、烤、烤、烧、炒等逐渐加入。这些烹饪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如煎炸、酱卤、干烧、干烤、干煎、干烧等。在厨房中,则常用盆、碟、罐、碗、壶、盘等陶瓷制品为主。

明清时期,厨房中常用的有:鼎、灶、罐、盆、碟、壶、盘、碗、盅、盘、壶、盅盘、碟、勺、刀。这一时期,出现了更多调味品,常见的有“姜、葱、椒、豉、盐、醅、酱”等,也讲究炒菜。

而古代贵族的厨房在结构方面,在秦代时就有了“前堂后室”的建宗,汉代以后还出现了“前堂后寝”“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贵族的住宅往往占地很大,分为内和外两部分,前部是厅堂,用于款待宾客;后面是内寝,是家人的住所。另外还有一些仓库、马棚、厩、厨等,厨房则是这些建筑的附属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