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室适合白光还是黄光?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自己做过的一次调研,当时想搞清楚人类在夜间(暗光环境)看物体时,是对光源的亮度比较敏感呢,还是对光源的颜色更敏感? 为了得到比较接近真实的结论,我们在户外进行了实验,同时考虑了月光和星光这两个重要光源。 我们选择了3种颜色(红、绿、蓝)作为发光源,让被试者评估这些光源在夜空中分别带来的“光明”感。
我们一共采访了20个被试者,经过换算,得到如下的结果: 从这个结果我们可以直观看出,对于同一个光源而言,人们觉得它越亮的时候,其实恰恰是它在颜色上给人带来的“明亮”感最弱的时候!反之亦然——当你觉得一个光源很“黑”的时候,其实恰恰说明它的亮度最高! 这个结论与我们预期的一致吗?我们来重新回顾一下: 在没有月光和星光的夜晚,你认为下面哪个图标看起来更“亮”一些?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通过上面的测评,我们发现被试者认为上图A看起来最“亮”,但实际上,它比其它图都要“暗”!同样,下图D看起来最“暗”,实际上它比其它的图像都要“亮”! 这样有趣的结果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人与动物在夜间看东西时不需要像相机一样先转化光线的色彩?为什么人眼在识别不同波长的光线时不存在明显差异?这些问题至今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
不过我们这次小小的实验已经能够证明一点:人在评价光强度的时候,的确会受到视觉系统其他功能模块的影响,而显得不够客观。如果以后有机会再做类似的研究,我们能进一步区分出人在感知光照强度的时候,到底是哪些参数起了主要的作用,那将会对我们理解眼睛的视光学特性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