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植物放在卧室吗?
建议不要放。 晚上我们睡觉时,人体处于休息状态,新陈代谢水平降低,而房间里的植物会进行“呼吸”作用,释放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但由于晚上光线暗,我们看不到它们“大口喝水”“吐出氧气”的过程,所以会觉得它们是“吸收氧气、排放废气”的。其实夜晚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它们通过叶绿体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合成葡萄糖,这个过程需要消耗氧气,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因此晚上在房间里摆放植物,实际上和人一样,也要“喝”氧气、“拉”废弃物。不过这一过程非常缓慢,氧气和水分的损失都很有限(一个成人每天呼吸要损失20升氧气,排出40升二氧化碳),并不会对室内氧气产生明显影响。
有些植物是“夜行者”,它们的花瓣上有发光细胞,能够以光导能量,在夜里进行光合作用并释放氧气。例如,人们熟悉的昙花就属于这类植物,它在夜里也会“大口”吐露芬芳,放出氧气。还有一些植物白天也有光合作用,但是它们释放氧气的速度慢,所以不会明显感觉到它们在“排碳吸氧”。 不过,植物“吃”进去的营养物质绝大部分被用于构建新的细胞组织,只有少量的营养物质被转化为生物能。也就是说,这些被转换成生物能有少量可利用的物质主要是作为能量的碳水化合物,而不是作为结构物质的有机化合物。如果晚上在房间里放置植物,而这些植物又没有得到充足的光照,很可能就会因为营养供给不足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