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别墅在哪?
在云南丽江,有座古城叫“束河”;在绍兴,有一处名为“兰亭”的公园;在上海嘉定,有名刹古庙“秋霞圃”…… 这些建筑,或因景色秀美、或因历史悠久、或因为文化价值深厚为人所熟知。但若论及“山间的别墅”,大概很少有人能说出具体的位置。 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山间的别墅”太少了。
19世纪中叶,西方出现一场“花园住宅运动”。于是,在英伦三岛出现了许多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小别墅——它们距离大城市不远,却宛如人间天堂;它们可能很小,只有两三个房间,却要什么有什么。 这大概是“山间的别墅”最早的源头了。 但是,这种“花园里的住宅”是带有人工元素的。与它最接近的中国古典园林,乃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地方。而且,中国的文人雅士们并不喜欢住在田园乡间,他们依然要住在城市里,“园子”还是要置于城市之中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和情趣。
那么,为什么还要在城里造一座园林式的大宅呢? 这其实是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对稀缺资源的竞争。因为中国人一向重视“山水”的作用,认为它可以让人修身养性并赋予居所以灵魂。所以,那些有钱人士还是希望在城市里有这样一座园林,哪怕它所占的城市土地非常小。 于是,这种“小而精”的别墅就在中国流行起来。从南方的岭南建筑到北方的晋商大院,都可以看到此类建筑的影子。
时间进入20世纪后,这类带花园的洋房随着新文化的运动而在国内广泛传播。受到西方影响,一些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创业者纷纷选择在城市里建造这样的花园式住宅。只是,此时中国的城市规模比过去扩大了好多倍,这样的建筑很难再像从前那样置身于自然之中了。它们被各种高楼大厦包围,只能够在方寸之间力求精致。 而到了今天,城市的占地面积越来越小,这样的花园式住宅已然成为了一种“奢侈品”。虽然有人在努力复制它们的经典元素,但是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