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可以计算面积吗?
对于公摊的讨论,其实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因为毕竟关系到买房者的个人利益,因此很多人都不愿意提及这个点。但说实话,如果对于建筑公摊不进行一个深度了解的话,那在后期购房过程中难免会被开发商忽悠了都不知道。 一般意义上来说,我们所说的“公摊”,指的是房屋建筑面积中的公共部分的建筑面积(简称公摊面积)。那么具体而言,什么是公摊呢?
首先,所谓公摊,即指一栋楼中各户共同分享的那部分公共区域,例如外墙、楼梯间、电梯间、水电管道井等。一般来说,这些公共区域所占用的空间均会计入商品房的分摊面积之中;而与之相对应的,套内建筑面积则是指一套商品房中各个套内单独的面积总和,不包括公摊面积在内。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套内面积是业主真正能够使用的面积,但这并不意味着购房者所购买的房屋就是“纯使用面积”。由于套内面积的计算方式与公摊面积的占比关系密切,所以一般情况下,公摊比例越高,套内面积就越小。由此可以看出,公摊比例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业主的切身利益。
根据《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造面积分摊规则》第5条规定可知,作为商品房的共用部位,通常包括如下内容:
1.楼梯通道、大堂、公共门厅、走廊、过道、配电房、设备用房以及室外台阶等;
2.电梯机房、水泵房、变电室、垃圾道、消防设备房间以及其他功能室;
3.外墙墙体、门廊、门斗、橱窗、外挑阳台、挑廊、露天游泳池和露台;
4.其他为整幢楼或全体业主提供服务且无偿占用公共场所的空间等等。
通常情况下,以上四类内容属于公摊范围的必备范畴,但由于实际情况不同,上述列举的范围也并非绝对准确。为此,建议广大读者朋友在日后购房时,应向开发商确认清楚公摊面积的具体范围,以免被忽悠了还浑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