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为什么向南?
现代建筑中的阳台,起源于法国巴黎的“阳台窗”(balcony, balcolette),在18世纪的法国,为了阻挡街上的尘土和喧嚣,人们往往会在自己家临街的一边修筑高高的围墙或栅栏,并在上面安装窗户,这些窗户大多具有类似栏杆的装饰,并可以向外打开,以便在休息的时候能够观赏街道风景,这就是最早的“阳台”。 后来随着“阳台窗”的流行,人们在房屋设计中都开始模仿这种形式,于是出现了许多带有“阳台”的建筑,由于这种形式在当时十分受欢迎,因此很快在欧洲各地普及开来,成为一种潮流,直到现在仍然被广泛使用。 在中国,虽然传统的建筑中没有西方那种“阳台”,但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下也会采用类似的设计,例如北京故宫前庭广场中有一处名为“三交六树院”(又称“丹陛月台”)的建筑群,其中就有一个类似于“阳台”的设计,不过这里是为了供皇帝等人休憩所用而已,与西方国家的那种功能上完全不同。此外在很多南方地区的民宅里也都有这种“露台”或“晒台”的存在,而这一部分通常都被作为晾衣区来使用。
而在如今的新建筑设计中,出于对采光和通风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已经不再使用封闭式的阳台了,而是将之改为开放的空间,以供人们日常休闲使用。 当然,虽然现在的楼房在设计时已经很少采用封闭式阳台,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已经彻底丢弃了这一传统,相反在一些地区仍能看到它的身影——比如四川、重庆等地的一些民居,其阳台上依然还会摆着竹藤椅和盆景等物,用于休息或观赏窗外景色之用;再比如广东、福建等地区的一些老房子里,除了会保留着一些岭南特色的“骑楼”外,还会在二楼的阳台上摆放着各种杂物甚至饲养家禽等等……这些都与传统的阳台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尽管时代在进步,但人们对于生活舒适度和美观度的追求却一直没有改变过——这大概就是“时代的车轮总向前滚,人心总是不变的”吧!